- · 航天返回与遥感版面费是[08/04]
- · 《航天返回与遥感》投稿[08/04]
- · 《航天返回与遥感》期刊[08/04]
中国能否赶上美国航天技术水平?中美航天差距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这是一张著名的V-2导弹的图片,它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的一种长程弹道导弹。 它由个零件构成,能够负载1吨高能炸药弹头,射向300公里外的英伦岛国,只需要5分钟。 它的可
这是一张著名的V-2导弹的图片,它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的一种长程弹道导弹。
它由个零件构成,能够负载1吨高能炸药弹头,射向300公里外的英伦岛国,只需要5分钟。
它的可怕之处在于,以当时同盟国的军事科技水平,根本不可能拦截成熟的V-2导弹。也就是说,在原子弹发明之前,V-2导弹是人类杀伤力最大的末日级武器。
而此后的和平年代,V-2带来的技术储备也为美苏太空争霸埋下了种子,同时也为人类打开一幅壮丽的新地图-大航天时代。
那么在这个时代中,中国航天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?
世界航天史回顾
这里就不得不提那句“鹰酱摸着石头过河,我们摸着鹰酱过河”的玩笑话,虽是玩笑,却也一定程度概括了咱们这几十年科技发展的大体思路。
不过摸了几十年,鹰酱会被摸秃噜头吗?万一秃了,往后的路可咋整?
嗯,这是个好问题!
小鲸来带大家从头说起。
1957年10月4日,苏联成功把人类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“史泼尼克”送入了地球同步轨道。
美国紧随其后,在1958年1月31日,通过“朱诺1号”火箭将“探险者1号”卫星送入太空。
在人类开启探索太空的征程之时,全球争夺的焦点也由陆地转向了太空。
反观中国这边呢:
咱们在1970年4月24日,由“长征一号”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,成功发射咱们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“东方红1号”,同时也成为继苏、美、法、日后第5个有能力发射卫星的国家。
到了80年代,美国政府无力为高额的航天活动买单,但又不想放弃太空探索,于是就开始允许民营企业涉足火箭发射业务。
这刺激了一批民营企业集中涌入火箭发射领域,其中就包括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,通用公司,麦克唐纳·道格拉斯公司等等。
这批追求商业利益的民营公司,为美国火箭领域带来了新血液,推动着美国商业航天的演进,也为后来的马斯克的航天公司SpaceX的发展提供了基础。
民营航天发展
2015年SpaceX首次实现可回收火箭技术,火箭垂直回收可以算是航天领域里的一项技术革新。
一方面助推器的复用可以降低火箭的发射成本,另一方面的收益则是大大提高了太空探索的频率,同时也开启商业航天的全新纪元。
世界各地的小伙伴看到这个消息后,不禁感慨:哟!这样也可以呀!俺们也要弄!于是都开始建立自己的民营航天企业。
其中也包括咱们:
国内的蓝箭航天,零壹空间,星际荣耀,星河动力,九州云箭这些民营航天公司相继成立。
2019年7月25日,由北京星际荣耀研发的双曲线1号成功发射!这个火箭直径1.4米,长20米,近地轨道运载能力300公斤。
此次发射迎来了中国民营航天的“三个首次”:首次成功发射并高精度入轨,首次一箭多星发射入轨,以及首次实现太空广告和视频回传。
星际荣耀也成为了除美国以外,全球第一家实现火箭入轨的民营公司。当时,马斯克还在推特上庆祝咱们这次的成功发射!
可以说在以民营力量为特征的新一轮航天机会中,中国并没有缺席。
星座大战
后来又由于通信、遥感需求爆发,新一轮星座大战也开始了。
美国的SpaceX推出了颗的星链计划,而咱们这边呢,天仪研究院的Wi-Fi星座包含288颗卫星;九天微星的物联网星座包含800颗卫星。
为啥要搞这么多卫星呢?
其实呢,按现有国际规则,卫星频率由国际电信联盟统一分配:先到先得,占一份少一份;它和水、石油一样,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。
当年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中,就有各国对频率的较劲,比如美国GPS导航卫星与中国北斗导航卫星。
可以说频率争夺,不仅是各种民营商业星座计划的竞争,也是各国整体航天实力的竞争。
从上面看得出来,咱们在航天领域一直跟随着美国的脚步。
也许有人会问了,咱们就闷头做,不追随它的脚步行不行?
牛顿曾经说过''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,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''。那么我们来看下,牛顿是站在哪些巨人的肩膀上才有了成就?
天文学方面有:伽利略、惠更斯。
文章来源:《航天返回与遥感》 网址: http://www.htfhyyg.cn/zonghexinwen/2021/1023/458.html